注塑模零件是由毛坯加工而来,毛坯设计是否合理,对模具零件加工的工艺性,模具质量和模具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。模具零件的毛坯形式主要分: 1.型材、铸件和半成品件。型材,型材是指由也进厂提供的各种截面棒料、板料和其他截面的型材。这是模具零件中使用量最大的一类毛坯,经过下料后即送至加工车间进行表面加工。这类材料下料的主要方式有剪切、锯切、砂轮切割、火焰切割、机械切割、折断、阳极机械切割等。 2.铸件,在注塑模中常使用的铸件有铸钢件、铸铁件、铸铝件等。对于铸件的质量要求主要有:铸件的形状和尺寸应符合铸件图的要求,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规定要求。铸件的表面应进行清砂处理,并去除结疤、飞边、毛刺、残留高度不大于3mm。铸件内部,特别是靠近工作面处不得有气孔、砂眼、裂纹等缺陷,非工作面不得有严重的疏松和较大的缩孔。。对塑件应及时地进行热处理,铸钢件要完全退火,铸铁件要时效,以消除内应力和改善加工性能。 3.锻件,锻件是将型材通过锻造的方法获得合理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坯料。锻造的目的。得到合理的几何形状和机械加工余量,节省原材料和减少机械加工工作量。改善金属组织状况,使疏松和气泡得到改善,致密度得以提高,并提高机械加工性能。改善材料中碳化物分布不合理的状态,提高材质的热处理性能和模具使用寿命。改善坯料中金属纤维方向,使其分布更趋合理,可提高零件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。获得接卸加工和热处理时需要的金相组织,提高了零件的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的工艺性。锻造方式。由于注塑模的生产多属于单件生产,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为这些零件制作锻模,因此多采用自由锻。锻造方式主要有三种:轴向镦拔、横向镦拔和多向镦拔。锻件的质量要求。锻件的形状、尺寸要求应符合锻件图,机械加工余量应符合规定要求。锻件的表面裂纹、折叠等缺陷及脱碳层深度,应控制在机械加工余量的1/3以下。在锻造后应及时进行球化退火等处理,以消除锻件内残留的片状碳化物,形成有利于强韧性和冷、热加工工艺性的球化体组织。锻件中的纤维方向应合理分布,最佳的纤维方向为无定向分布,可使各方向淬火变形量接近一致,且力学和耐磨性能均达较高水平。 4.半成品件。随着模具专业化和专门化的发展,以商品形式出现的模架、模板、垫板等零件日益增多,使用这些半成品件后,只需进行成型表面和相关部位的加工即可,故可大大缩短模具制造周期,这也是模具零件毛坯的主导方向。